央行货政司温信祥:别老盯着发达国家,非洲的移动货币经验更值得借鉴

2017-03-26

数字金融有多重业态,目前最活跃的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数字保险和互联网财富管理。随着这些新兴业务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的普惠功能也逐渐凸显。

不过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过去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太过宽容,发展到今天威胁了主流银行业务。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温信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原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首届年会上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非洲移动货币的案例表明我们目前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做的还是不错的。”

 

他特别提出,技术创新往往先发生在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不能只盯着发达国家,抱着发达国家没有我们也不能有的固定思维。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很大胆的,用技术解决普惠金融可及性、成本和监督等问题。

 

以下为温信祥发言实录。

 

国内有部分人认为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国际金融做出贡献,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非洲的移动货币,和我们的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是非常类似的,甚至还多了一个取现功能。不仅是非洲,还有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落后地方,它们的移动货币在支付领域已经完全超过银行,占到绝大多数的比重。最早是由电信公司做起来的,后来中央银行和他们达成一个协议,名义上他们要归央行监管,但是实际上还是那么运作下去的。技术都是跨越式发展的,越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弯道超车。他们通过技术解决了监督问题,每发生一笔支付,这个信息都会发到上一级平台,实时监督。

 

社会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过去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太过宽容,发展到今天威胁了主流银行业务。非洲移动货币的案例表明我们目前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做的还是不错的。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对创新也是很大胆的,用技术解决普惠金融可及性、成本和监督的问题。

 

《移动货币:非洲案例及启示》这篇案例研究发表在了《中国改革》上,也可以在央行工作论文找到。需要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的可以参考。这个案例充分表明先有自发创新、后有主动规范、纳入金融监管的顺序,也表明了技术创新往往先发生在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不能只盯着发达国家,抱着发达国家没有我们也不能有的固定思维。我国目前还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目前,移动银行、第三方支付等移动金融发展良好,尤其是第三方支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提高了金融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仍相对较低。如果能借鉴非洲移动货币业务经验,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推动允许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电信运营商三类机构共同参与移动金融业务,有利于弥补农村、偏远地区传统金融服务空白,增强金融的便利性、包容性和普惠性。还可以借鉴非洲移动货币和银行之间的边界、相互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有关监管要求,规范非存款类机构和存款类机构业务发展。

 

目前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发布了信息披露标准和举报平台。互联网金融协会以后也会咨询专家意见,研究信息到底披露到什么程度可以促进良性发展。早在2013年,央行在周小川行长指导下成立研究团队研究数字货币,至今央行一直跟踪国际金融科技前沿,研究中国发行数字货币的各种方案。央行的这些研究和业界一起努力发挥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的功能,进一步提高金融普惠程度。

 

另外,普惠金融不是扶贫,不是慈善。所以要和财政有一个界限。但是,这两个目标——普惠服务和商业化运作,实际上“普”和“惠”还是有矛盾的。国家希望能够支持薄弱环节,特别是小微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好解决,最主要是小微企业,三农的融资难、融资贵。金融部门目前有一个很大的紧箍咒,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如果普惠金融的问题能解决好,这是金融部门非常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