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第五讲】李想:P2P借贷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2020-06-03

5月28日晚8点,北大数字金融线上学术讲座第五讲《P2P借贷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由北大数字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德国哈勒大学与哈勒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助理教授李想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教授主持讲座并点评论文。

 
关于货币政策宽松与金融危机的相关研究认为,低利率会导致金融机构降低借款标准,从而承担更多风险。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关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货币政策宽松会促使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上升;二是资产负债表渠道和信贷渠道的主要区别在于信贷数量上升和信贷质量下降;三是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稳定,应与宏观审慎政策结合。
研究问题
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机制主要有寻求收益率(search-for-yield),风险转移(risk-shifting)和利率传导(pass-through)。研究基于P2P平台贷款申请层面的数据,关注的问题是,在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有证据支持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如果有,影响机制是什么;监管政策能否降低货币政策宽松对金融稳定的冲击。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研究从非银行金融机构、事前的风险承担度量和宏观审慎监管冲击三个方面拓展了现有文献。
研究设计
研究以借款人信用评分和信用卡逾期历史互为补充度量事前风险承担,用新增信贷度量流动性,以7天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度量货币政策,通过文本分析和省级层面固定效应,缓解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生性问题。首先,仅使用贷款申请通过的样本构建OLS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信用评分的影响。其次,构建包含货币政策交乘项的Probit模型,分析贷款申请通过概率。最后,构建包含借贷申请通过和借贷通过金额的两阶段模型。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宽松时高风险借款人申请通过的概率上升幅度比低风险借贷人更大,但通过的借贷数量不一定增加,并且没有证据表明流动性会影响到风险承担渠道。研究肯定了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不应停留于传统银行部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愈加重要,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风险上升。
点评
在点评环节,龚强教授认为,当时市场风险发生改变时,货币政策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讨论在市场平稳时期和在市场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异同。此外,如果技术的发展导致绕开监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货币政策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互动环节,李想教授回答了参会听众的提问。
(整理自李想教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