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监管转向常态化,平台经济要如何适应?
2022-09-27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日报,作者经济学家说
“我们希望平台行为得当,同时希望它们保持创新能力。”
从2020年开始,阿里、腾讯、百度、滴滴等多家互联网巨头相继陷入垄断、泄露隐私、逃避监管等违法风波。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从信息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推荐算法规范等多个方面针对平台经济展开了专项治理。
“强监管”之后,互联网平台又将何去何从?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了近两年之久,终于在今年落了地。
2022年4月29日、7月28日,中共中央两次政治局会议均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传递出希望平台经济继续发挥稳经济、稳就业、服务民生作用的清晰信号。这标志着平台监管迈入良性发展的新台阶。
日前,在做客中国日报“经济学家说”栏目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认为,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应做到监管机构和平台共同努力,寻求规范平台经济与鼓励企业创新之间的平衡。
平台经济: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新商业模式
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平台经济似乎比较遥远,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它早已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
比如,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所使用的微信,刷短视频的抖音,购物使用的电商平台等等,都是平台经济的生动体现。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基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技术,建立在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数字基础设施之上的新型商业模式,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在平台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全球范围来看,从企业数量、市值、交易规模等角度衡量,中国平台经济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黄益平认为,这与中国互联网发展起步早、政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多以及庞大的人口规模分不开。
同时,黄益平强调,最关键的因素是市场化改革,在这一政策指导下,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才得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创立大型企业,进而发展成如今具有影响力的平台。
硬币的正面:助推国民经济,助力疫情防控
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平台经济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助推者。
尤其是平台经济所具有的无接触、少接触的特征,在稳定经济、防控疫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益平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发现,2020年,当全球所有国家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限、线下银行关闭时,中国仍然可以通过网络贷款的形式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贷款服务,使得一些经济活动得以继续。
此外,黄益平认为,平台经济提供了大量门槛低、灵活性高、弹性大的就业机会,使得创新创业甚至就业更加普惠。
硬币的反面:赢者通吃,隐私侵犯?
在采访中,黄益平反复提及硬币的两面性。作为新兴事物的平台经济,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无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在发展过程中,平台经济依赖规模优势,但平台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赢家通吃”的风险,甚至存在垄断问题。
比如,平台经济可以创造大量灵活就业机会,却也无法为灵活就业者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理想的工作条件。
再比如,平台经济得以发展创新的技术基础之一是大数据分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成为侵犯个人隐私、危害国家安全的薄弱环节。
对此,黄益平指出,平台经济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规范平台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针对平台经济所存在的种种风险,2021年初,平台经济进入“强监管”阶段。
过去两年,从信息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推荐算法规范等多个方面,我国开展了多项针对平台经济的集中治理、专项治理,平台经济中不合规,阻碍其他行业发展、不公正的成分因素被有效去除,平台经济焕然一新,以全新面貌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在此背景下,政府转变监管思路,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转向更加有理、有节、常态化的平台经济监管,将使得平台经济摆脱不确定性,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黄益平认为,治理政策的方针是希望平台经济的规范与发展并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有规可依,还要以规执纪,这就要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当然,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仍然要实现“边走边试、不断完善”的动态调整。
谈到我国将集中推出一批平台经济领域的“绿灯”投资案例时,黄益平判断,支持消费、创新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投资领域,将成为政府鼓励的领域。
在监管常态化背景下,平台经济能否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关键还在于相关企业是否能够释放创新的内生动力,将自身发展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将是平台经济未来发展的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