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用数字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2020-04-28

数字开放平台第四次学术论坛精彩发言(第一篇)

用数字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黄益平

感谢的主办方组织今天的讨论,疫情冲击与金融科技应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疫情冲击给中国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我从新年初二开始琢磨这个事情,因为在17年前的非典时期,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讨论非典对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的影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就思考它到底对中国经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分三点分享我的粗浅的看法。

第一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肯定是超过我原先的预期。一开始的时候,我的大概的判断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跟非典相比,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因为数字经济可以发挥一些缓冲作用。非典的时候,电商、网购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存在。但另一个方面是现在人口的流动性也大大提高,这样病毒就很容易传播,当年非典疫情基本上局限在个别地区,这次却是全世界的疫情。这个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目前看,我们国内的传播基本上控制住了,但全世界的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还不知道。

即便我们现在控制住了疫情,它对我们经济的伤害可能还会延续较长时间。前段时间我跟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杰森•弗曼连线对话,他说他们现在非常困难,大家在家隔离不许出来,全世界如果经历4到6周的封闭,对经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我们也一样,前一段时间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到西部省份把民工给接回来开工,但现在碰到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工厂确实复工了,但出口订单被取消了,只好再放假。所以说,并不是我们自己把疫情控制住了,问题就解决了。即便不考虑出口订单的问题,如果其它地区的疫情传播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也不敢把边界发放开来,因为输入型的风险非常大,只要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疫情强势反弹。

第二点,在经济停顿的过程中,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最大的困难可能是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现在看到很多地方的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游乐园等都出现很大的困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我觉得就我们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困难可能集中在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期间没有什么营业收入,但开支没怎么减少。当然现在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大企业,都想了不少办法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成本。再加上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没有什么现金储备。

因此,我担心的问题是大批中小微企业最后因为现金流断裂而突然同时倒下。它们甚至并不是因为资不抵债的问题。即便之后我们很快把疫情控制住了,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在黎明之前倒下,这可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当然,中小微企业倒闭,按道理来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国家的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大概是5年,也就是说平均而言,每年有20%的中小微企业是要退出的。但我担心的问题是,受疫情冲击,一大批的中国小微企业同时出现问题。换句话说,我担心的不是个别企业关闭,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因为我们知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占到我国GDP的60%,城市城镇就业的80%。所以,如果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同时倒掉,经济增长可能崩盘,很多人会失业,甚至导致大量的金融不良资产。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资产不良,三个问题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实际就演变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第三点,怎样防范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我们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把中小微企业的大盘稳住,更重要的是把宏观经济格局稳住。那么怎么化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简单说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增加营收,第二个是降低成本,第三个是提供融资。

根据已有的一些调研,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都说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之中的绝大部分又表示如果能够获得融资,业务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增加营收比较难实现。不过这一轮疫情冲击中,很多企业努力开展线上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温州的一家制鞋企业红蜻蜓,线下4000家门店被迫关闭之后,积极开展线上销售,疫情期间线上业务增长了600%。很多餐馆包括成都的火锅店都在卖外卖。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还是要等到疫情控制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两手抓,一手抓疫情控制,一手抓复工复产。业务有序恢复,营收才能反弹。

降低成本方面已经有很多举措,包括减免或者延缓社保缴费、房租、利息等等。在这方面也许政府的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一些,比如说为企业直接提供现金补贴,尤其是如果企业能够承诺不解雇工人。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工人有工作,社会就稳定。与此同时,只要企业还在,工人还在,固定资产还在,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恢复就比较容易。如果工人都解雇了,企业也倒闭了,到时候再想恢复经济就会非常困难。

除此之外,也要想办法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外部融资支持。在这方面,数字金融和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客观来说,政府一直在说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国务院也安排了5000亿的资金要帮助中小微企业。但在现实中要落实这样的政策,其实很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怎么找到他们,就是金融里说如何解决获客难。第二个是怎么解决风控难。但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中小微企业的状况,包括融资需求。最近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几位同事利用支付宝线下支付的数据,做了一个关于个体经营户的研究,非常有创意。简单说,通过数字技术是可以帮助找到那些中小微企业的。

美国的经验也证明,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网络贷款比传统金融有明显的优势,在传统金融几个布局不足的地区尤其如此。一是因为不需要见面,无接触交易,二是不需要抵押资产。我国的几家互联网银行也已经初步展示出这方面的优势。第一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在大科技平台上,已经是大平台的客户;第二这些企业已经在平台上留下了许多数字足迹,大平台就可以据此分析它们的风险状况。

我们最近在蚂蚁金服的支持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们一起在做一个研究,看大数据风控模型是怎么工作的?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目前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第一是大数据可以帮助提高风控的能力。虽然我们也发现,如果有传统银行的那一套风控模型的数据,包括央行的征信,其实风控的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但如果加上大数据,效果会更好。大数据风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信息优势和模型优势。所谓的信息,起码最简单的是两条,第一条是实时数据,第二条是行为特征。我们传统的银行在做风控的时候,就是看你上个季度或去年的财务报表。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在我们互联网银行里头,我们看实时数据可以看到上一周,可以看到昨天,甚至可以看到今天,这个数据更加新,更加反映你现在的状况。另一个是行为特征、行为变量,它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知道财务数据可能是会瞬息万变的,今天很好,也许明天就不行了,但是行为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传统的说小孩子三岁看到老,他的行为相对是比较稳定的,那么用这样的一些数据结合起来,再结合财务数据做风控是有优势的。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的机器学习的模型,其实学习的模型和传统的线性的模型相比,它确实更有一些优势,特别是刻画非线性的关系和抓住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今天所讲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这一次疫情冲击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原来的预计。

第二句话是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特别要关注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因为这有可能演变成系统性的社会与经济风险。

第三句话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大规模地服务过去很难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中小微企业。

谢谢大家。

(整理自黄益平教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