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 | 互联网贷款新政下,中小银行、联合贷平台如何应对?

2021-03-13

3月6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的合规发展”研讨会上,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渤海银行副行长赵志宏、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发表了主旨演讲。央行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研所副所长陈道富做了精彩点评。另有53家银行、38家消金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186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与会嘉宾围绕互联网存贷款新规的对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指出,“有人出局,有人入局。出局的可能是一些规模小,不具备实力持续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的银行,入局的一类是大行与股份行,另一类是头部的地方法人银行。各种优质、规范的参与者入局,更有利于市场规范发展。” 

研讨会现场

风控的“独立”边界难以界定

去年7月至今,一系列互联网存贷款新规相继出台,对互联网贷款的出资比例、集中度、限额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商业银行自主完成核心风控环节,严控跨区域经营。

一位与会代表担忧,互联网贷款的风控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银行完全独立风控有一定难度,“独立”的边界在具体操作中也很难界定。

他认为,风控不只是模型,还与流程、数据息息相关。以前大行主要服务优质客群,在加强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股份行的优质客群逐渐向大行迁移,城农商行的优质客群向股份行迁移,而留给城农商行的往往是劣后客群,加大了风控压力。

在数据获取方面,张健华坦言银行面临两大难题:第一,资金闭环管理存在困难,在二类账户开立时,需进行五要素核验,但国有行与其他类型银行间账户信息难以互通;此外,由于二类账户资金出入金额受限,也无法有效满足业务需求。第二,缺乏较为全面和权威的数据源,并且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覆盖维度不全,客户覆盖范围有限。

银行、平台重新定位
面对挑战,银行如何应对?赵志宏表示,在互联网平台面临大洗牌的预判下,银行一方面应选择合规且经营实力较强的头部平台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目标客群的分类、分层、分群。对于主流银行而言,应大力拓展B端小微普惠客群,这既能支持国家产业政策,也是促进C端业务理性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地方法人银行,应探索提供更多具有差异性或附加值的贷款产品,方能在本区域的激烈竞争中胜出。
就平台的演变趋势而言,周文凯认为,“未来平台方会更明确定位为助贷方,聚焦流量经营和金融科技服务,当然,对于持牌的大平台另当别论。同时,平台的合作策略也会发生变化,根据投入产出的不同,有的会选择加强与大银行的合作,有的会选择分区域跟多家地方法人机构合作。”
对于小银行面临的生存困境,黄益平分享了一个解决思路,熟悉本地情况是小银行的优势,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帮助银行打通公共数据,这为其持续服务本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数字化转型急需整合有效数据

“银行与平台特别是大平台合作时,往往沦为廉价的资金提供方。某种程度而言,大平台具有一定的数据垄断性。”张健华认为,自建风控体系对于银行而言,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模型、人才,而在于数据与场景的缺乏

会上,多位专家强调了数据源的重要性,纷纷建议监管牵头强化互联网金融相关有效数据的整合,进一步丰富有效数据来源,为数字化风控提供更加权威的数据保障。

此外,专家们对差异化监管以及政策的细化也提出期待。

一是差异化策略,根据各地方法人银行实际情况,实行“一行一策”,对于科技能力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的机构,逐步放开区域刚性约束。

二是场景细化管理,例如,以支付、结算为目的场景服务衍生出的阶段性存款沉淀,以区域内核心客户带动的“公私联动”存、贷款服务,不受区域限制;对互联网贷款中的普惠经营性贷款,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支持。

三是建议监管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中的“关键环节”,以便于实操中分寸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