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八讲】徐远: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2020-04-21

4月19日晚8点,北大数字金融系列公开课第八课准时上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徐远主讲《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B站平台全程直播,北京大学B站、快手、抖音平台同步直播,中国经营报、凤凰财经、中国知网、新浪财经、百度、知室、腾讯新闻、新京报、快手、新华网思客、头条财经等媒体平台合作传播。

近日,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广泛流传,这也引起了数字货币相关概念股的大涨。徐远认为,央行数字货币(DC/EP)并不神秘,本质上就是电子化现金。央行数字货币通过加密技术保障其安全性,在监管意义上其记录是可追踪的。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新开银行账户,只需通过手机下载电子钱包,而双离线技术可保证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要两个装有DC/EP数字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或支付。

和其他支付方式的比较

和比特币的比较

徐远认为,虽然现在还在测试阶段,但DC/EP有很大的可能性落地实现。DC/EP的法币地位保证其在使用和交易中必须被接受,且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行政体系加以推广。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工农中建)或者其他商业运营机构(阿里、腾讯、移动、联通、电信),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遵循双层体制的渐进思路不仅可以利用现有银行体系在推广DC/EP的同时做好风控,还可以充分发挥数字货币的低成本优势。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中性原则有助于通过赛马机制发挥商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在技术层面进一步为DC/EP的信用加成。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将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推动社会朝结构化无现金的方向迈进。除了偏远地区或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群体,大部分现金交易都将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来完成。DC/EP的应用领域也可能从M0逐步扩张到M1和M2,货币基金可能取代存款成为居民主流储蓄。ATM机可能消失,银行分支机构可能大幅减少,银行业务由传统的存贷汇向理财和贷款转化。拥有大数据和技术优势的大银行更具优势,银行业格局向集中化方向发展。在已经认可人民币信用的国家和地区,DC/EP的应用将大幅降低人民币的兑换成本,从根本上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更深层的影响上,当今社会的信息结构、信用结构以及监管结构可能都将迎来分解和重构

徐远强调,DC/EP的思想内核始终是依托国家信用,借助技术信用,降低交易成本。未来,DC/EP可能面临Libra、USD coin、JP Morgan coin、Walmart coin等商业数字货币的竞争,还可能面临其他各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竞争。但无论如何,2020年数字货币在中国迈出的这第一步很有可能与1816年金本位制度的确立、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1971年美元体系的解体一起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