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字金融中心第四届学术年会专刊:金融科技对中国宏微观经济的影响​

2020-01-20

专 刊 介 绍
 
 
 

特约主编:黄益平 沈艳

 

(Vol. 28, No. 1, 2020

 

近年来,我国一些金融科技实践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新金融业态在提供移动支付、线上贷款和互联网理财等服务方面,为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做出了较大贡献。据报道,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12.8万亿美元,远超美国的493亿美元。三家互联网银行每年都发放约1000万笔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2018年,中国的金融科技投资额达到255亿美元,占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46%。虽然金融科技正在迅速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商业模式乃至人民生活的细节,但是目前,对如何理解金融科技新业态对宏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明显不足,严谨的学术研究就更加缺乏。这期专刊是填补这一空白的一小步。

 

本期专刊共有六篇论文,围绕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利率自由化以及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这一大主题展开。专刊中好几位作者在实证分析中使用了微观数据来研究相对宏观的问题,另外在研究主题上,除了一篇关注数字货币外,其余五篇论文均专注研究中国的金融科技问题。

 

Stephanie Chan和纪洋在《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科技可以融合吗?——对中国影子存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了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国影子存款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假定是,影子银行存款产品比传统银行相应产品回报更高风险也更大。在这一假定下,她们认为影子存款的稳定性会受到两个抵消效应的影响,一是促使投资者等待更高回报的耐心效应,二是风险较高而导致投资者撤资的不确定性效应。随着利率自由化的推进,当传统银行能提供回报更高的产品时,影子存款的额外回报将受到侵蚀,耐心效应将受到抑制,但风险的留存将使不确定性效应加剧。她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科技的快速融合发展往往会恶化影子银行存款的稳定性,监管部门在推进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科技应用的同时,可能还需要建立“影子银行防火墙”。

 

张勋、谭莹、胡宗辉、汪晨、万广华的论文《金融科技发展的涓滴效应——基于城市化的视角》是最早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化影响的研究之一。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改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来促进城市化;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能会通过扩大数字鸿沟而对城市化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利用中国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劳动力转移来衡量城市化的程度,作者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在非农业部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收入。这意味着无论个体是否接入互联网,都可以从这一发展中受益。这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化存在积极影响,并有助于减轻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李苍舒在《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对P2P利率的调控》一文中研究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P2P利率的影响。他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P2P借贷的需求和供给来影响其利率。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了对P2P借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P2P利率。风险处置型的监管政策减少了市场供给,导致利率小幅上升。他还发现这种影响是不对称的,正常运行平台的利率比高风险平台对政策变化的反应更灵敏。他在论文中指出,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P2P利率的影响范围不同,前者对利率定价相对正常的平台影响较大,后者对利率异常的平台影响更大。基于这些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实践可能需要考虑金融科技相关业务活动的异质效应。

 

宋闻达和张海洋在《货币政策与借款人违约——基于人人贷数据的实证》中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借款人违约行为的影响。他们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借款人违约概率显著提高,其中主要包括两个传导渠道:在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债务人的信用和资产负债表来直接影响其当前的还款行为;从长远来看,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可能会根据货币政策变化对其投资、生产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而进行调整。此外,他们还发现了沿海省份借款和生产性借款的还款行为对货币政策变化更为敏感的异质效应。

 

在《中国数字金融包容与消费平滑》一文中,来特、甄洁明、易行健、张浩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组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包容对家庭消费平滑的影响。他们的策略是评估数字金融包容是否有助于家庭缓冲长期和短暂的收入冲击。他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已经恶化了家庭应对暂时性收入冲击的保险能力,且网购导致的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是这背后驱动力的一部分。

 

从全球视野的角度,李诗云和黄益平在他们的论文《加密货币是否会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中研究了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扩展了Diebold和Yilmaz(2014)构建的波动性溢出效应的测度方法,并探索了加密货币和主要金融资产之间的“连通性”。他们的主要发现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2013-2018年间,加密货币作为独立于传统资产的风险源在发挥作用。第二,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资产之间的组间波动溢出效应在规模上是相当的,但在趋势上是“互补的”。第三,加密货币市场可以显著增加当前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总的来说,作者警告虽然当前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处于“和平时期”,但被认为有限的加密货币风险仍有增加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这些研究发现为理解新兴技术行业、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且揭示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有效性。金融科技发展对个体行为影响的丰富证据得以呈现,其传导机制也得到了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这期专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的经济金融变化。

                                                                                                                                                                                                         

 

                                                                                                                                                                                                         

END

 

 

China & World Economy

A bimonthly fully peer-reviewed SSCI journal featuring original academic work exam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aris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 co-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Wiley, with ISI impact factor of 0.946.

 

 

投 稿 网 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