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 尽精微 | 北大数字金融中心2018年度工作盘点

2019-01-09

致广大 尽精微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度工作盘点

444-01

 

2018年是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的第四年。一年来,中心聚焦数字金融行业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大力推动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积极为政府决策献计献策,同时全方位地展开国际学术与政策交流,特别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持续的研讨机制。中心各方面的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重大项目立项

2018年11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组织投标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成功获批。中心多位老师、博士后和研究生参与。

按照申报书的设计,本项目将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创新实践、风险演化以及政策监管进行深入研究。项目的研究框架是: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发展与实践状况的梳理与总结,围绕创新、风险与监管三个核心问题,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创新的促进和支持;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源,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与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提出监管框架与措施,构建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该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有序创新与健康发展,综合防控各类新金融风险,推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持续领先世界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目前,本课题已完成开题工作,进入调研、数据收集处理阶段。

合影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参会嘉宾合影

 

重要成果发布

1.沈艳教授的《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成果发布

中心副主任沈艳教授成功主持完成了课题《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本课题是在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地开展P2P机构备案登记工作的背景下展开的,课题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信息中介定位下,对网络借贷平台存活并获得可持续增长、切实服务中国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前景进行分析;二是提出对策建议,构建网络借贷市场的风险缓释机制,防控现有一千多家网络借贷平台在这些年运营中积累的各类风险,避免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与红岭创投、宜信、宜人贷等高管举办多次研讨会,认真听取业界人士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报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政策建议能够落地实施,具备可操作性。在分析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差异的基础上,梳理了网络借贷行业源起、发展以及异化的演化进程。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的风险防控经验,对中国风险应对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释市场风险的对策建议,以期从短期内消化风险存量,在长期平衡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构建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2018年6月1日,中心举办课题报告发布会。会上,沈艳教授介绍了研究成果,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网贷业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高管对课题成果的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研究报告被搜狐财经、第一财经、凤凰财经等各大媒体网站即时转载报道,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形成的政策报告得到了决策层领导的关注。

课题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国家智库报告”专著形式出版。

DSC_0759

▲沈艳教授介绍课题研究成果

2.《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等新书推出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于2017年设立“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新金融书系”,社会各界反映良好。2018年,中心再接再厉,于7月7日在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发布新金融书系的两本新书《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和《数字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

微信图片_20180703171716

 

《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副教授主编,中心课题组成员合著。全书精心挑选了11个数字金融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解剖分析,这些企业有的是传统金融企业,有的是新兴金融企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深刻地揭示了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画了其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对于了解和研究数字金融在中国的企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180703194149

 

《数字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黄卓副主任主编,中心课题组成员合著。全书在中国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赋能,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新兴数字金融企业、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做了细致而客观的调研分析,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成果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具有重大价值。

捕获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新金融书系”已出版的6部专著

3.财经网“未名湖数字金融评论”继续推出系列理论文章

微信图片_20181011165349

 

2018年,围绕数字金融新发展、新风险、新变化,中心研究人员以大量实际调研为基础,在财经网“未名湖数字金融评论”专栏共发表28篇理论文章,内容涵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区块链和现金贷等热点领域。

黄益平教授的《对数字金融应整治与扶持并举》、《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沈艳教授的《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借贷监管已成产业发展新驱动》、《关注现金贷变异推动网贷市场良性发展》、《提振信心,拨云见日—对网络借贷发展方向的观察与思考》;徐建国副教授的《数字金融的赛道》、《现金贷的逻辑》、《区块链的四个问题》;黄卓副教授的《互联网资管业务整治应有序进行》等都在业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些文章发表后,搜狐网、新浪网、凤凰财经、网易财经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有些文章还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产生较大影响,扩大了中心影响力和知名度。

 

重要学术活动开展

1.发起成立中国数字金融研究联盟

2018年9月1日,中国数字金融研究联盟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该联盟是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倡议,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24所高校院系和科研机构联合发起组成,旨在为研究数字金融的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合作及深度交流的平台。联盟成员将依照互相尊重、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探索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数字金融研究资源配置,建立联盟沟通协商机制,交流数字金融学科建设经验,共同助力中国数字金融学术研究及实践发展。

联盟以加强中国学术界关于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主要目的。未来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轮流举行中国数字金融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组织企业参访、推动数据库建设、加强师资和人才培养等。

合影

▲中国数字金融研究联盟各单位成员代表合影

2.举办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年会

中心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是中国数字金融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学术活动之一,嘉宾包括来自“一行两会”监管部门领导、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专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数字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在成功举办两届学术年会的基础上,2018年9月1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研究》“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和金融大数据分析”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参会学者在年会上积极探讨交流有关数字金融的研究和议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共有13位作者报告了他们的学术论文,围绕这些论文,学者们对中国数字金融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点评和讨论。

此外,中心教授和研究生在第二届年会上宣讲的论文经专家遴选推荐,有7篇入选《经济学(季刊)》2018年第4期的中国数字金融专题。今年,中心在第三届年会上的若干研究成果也将以专题形式于《金融研究》2018年第11期刊发。

黄益平致辞

▲黄益平教授致辞

3.黄卓副主任主持中国经济学年会“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专场”

2018年12月9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专门举办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专场”。专场由黄卓副主任主持,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勋副教授、郭峰副教授、国发院博士生邱晗、李诗云在会上宣讲了自己的论文。与会学者对中心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表现出极大兴趣,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心的系列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经济学盛会得到了宣传。

 

国际学术与政策交流

1.黄益平教授当选IMF外部监督顾问小组成员

2018年11月1日,黄益平教授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任命为外部监督顾问小组成员(Member of The External Advisory Group onSurveillance)。本小组由国际著名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和业界专家组成,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是唯一的中国代表。

2.组织“亚洲数字金融”考察

2018年8月20日至25日,中心组织的“亚洲数字金融考察团”对新加坡、泰国和印度三国的监管机构、支付公司和相关商户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与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团了解了移动支付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各国监管部门对移动支付和金融科技的政策和发展思路,中国游客出境支付以及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发展情况。考察团在反洗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各国监管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借鉴各国数字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考察报告。

1

亚洲数字金融考察团与新加坡监管局MAS高管代表深入研讨金融科技监管在新加坡的发展情况

3.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等进行系列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监管部门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心国际化水平,中心继续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18年3月29日,中心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英国使馆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国际交流午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经济学家兼竞争部主任Mary Starks、国际事务官员Stoakes、英国使馆一等秘书(金融与贸易政策)Kunal Khatri、繁荣基金项目高级政策顾问苏亭、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孙天琦等嘉宾出席,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年 5月30日,中心邀请IMF第一副总裁David Lipton以“中国金融科技的行业前沿与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交流。来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浙商银行等机构的30余位业内专家和中心研究员参加了圆桌讨论。6月12日,应IMF总裁拉加德的邀请,中心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IMF在华盛顿举办了中国金融科技内部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以及蚂蚁金服、腾讯、宜信、陆金所、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的十余位中国金融科技相关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是IMF历史上首次就特定行业主题进行大规模的专题研讨交流,也是中国经验首次走入IMF,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机构人士、学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对话、分享经验

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金融科技内部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4.与日内瓦高等研究院等在瑞士联合举办关于金融科技的学术研讨会

2018年7月11日至13日中心联合日内瓦高等研究院和瑞士金融研究院在瑞士举办了主题为“金融科技、信贷与未来银行发展”的学术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杜克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10余位中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者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讲,中心副主任沈艳教授和黄卓副教授在会上就国外学者报告的论文发表评论。国发院博士生王靖一、邱晗在会上做了论文报告。数字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模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中心通过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数字金融研究在海外的传播。

微信图片_201807231

▲瑞士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学术讲座与政策研讨

2018年,中心继续定期举办政策研讨会、北大数字金融讲坛等活动,实现数字金融交流和研讨活动常态化,为学界、商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共享与沟通的平台。2018年1月16日,中心与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在朗润园联合举办“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与监管”闭门研讨会,来自政、商、学三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就相关话题展开热烈讨论。1月31日,接待摩根大通调研团,中心副主任沈艳教授、黄卓副教授与调研团成员就中国当下金融科技行业的趋势和投资机遇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4月12日,黄益平教授主持“新规下的互联网资产管理新趋势”闭门研讨会。会议以3月28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为依据,探讨在互联网资管新规下,互联网资产管理的未来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以及京东金融、百度、中信银行等多家机构的专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中心继续举办数字金融讲坛及系列讲座课,邀请监管部门、数字金融业内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就数字金融前沿问题开讲。2018年登坛开讲的专家学者有: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康奈尔大学Tolani高级贸易政策教授Eswar Prasad,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王和,蚂蚁金服农村事业部副总经理黄超,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及资本市场局副局长何东,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等。讲座内容紧扣行业热点,追踪学术前沿,论及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理论创新、数字金融各业态最新动向、行业监管新趋势等众多热点、焦点问题,受到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好评。

1

▲Eswar Prasad教授发表演讲

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沙龙,研读国际国内权威期刊论文,追踪理论研究前沿。

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研究品牌日渐成熟,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中心研究团队同心协力,发奋图强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海内外所有支持中心事业发展的朋友!

2019年,中心将在新的起点上再上征程,继续推进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政策、行业研究,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研究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继续以良好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