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北大数字金融中心招聘事业编制研究员、全职博士后

2018-03-06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于2015年10月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成立,目前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心致力于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行业、政策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明、北大国发院教授黄卓、沈艳担任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和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担任中心学术顾问。中心目前有24名全职、兼职研究人员。自成立以来,中心组织了多场由来自“一行三会”监管部门官员、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从业人员共同参加的学术、政策研讨会和海外调研活动,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此外,中心先后与蚂蚁金服、陆金所、宜信、京东金融等多家行业标杆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中心研究团队提供数据和实地调研等方面的支持。

 

中心现招聘一名事业编制研究员及多名博士后,具体岗位、薪酬待遇、岗位要求和申请材料如下:

(一)岗位:事业编制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招聘人数:1名

研究方向: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

岗位性质:事业编制

薪酬待遇:

1、比照国家发展研究院同等职位的待遇

2、可申请中心课题,每年获得研究经费支持;

岗位要求:

1、博士毕业生或出站博士后;

2、开展数字金融相关的政策研究、行业市场报告写作、案例库及数据库建设;在学术机构、监管机构、市场研究机构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3、经济、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具有金融大数据和金融政策、市场行业研究经历者优先;

4、具备较强研究水平、量化分析与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优秀的中英文论文或研究报告发表者优先;

5、熟悉中国经济、金融现状和相关政策;

6、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可以进行国内、国际调研,实地调研访谈能力强者优先;

7、近期能够带薪参加见习工作(见习期六个月)。

提交申请材料列表:

1、详细的个人简历和求职陈述信;

2、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或研究报告;

3、三封专家推荐信;

4、学位证书扫描件(未毕业的提交学院证明);

5、可提供其它支撑性材料。

申请方式:请有意向的申请人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pkuiif@nsd.pku.edu.cn(邮件主题:姓名+研究员)



截止日期:本招聘不设截止日期,在申请递交后一个月内回复面试通知,提前录取优秀者。请有意申请者尽早提交申请材料。

 

(二)岗位:全职博士后



招聘名额:2-3名

研究方向: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

岗位责任:

根据中心的相关规定,参与中心课题与学术研究工作。

合作导师:

黄益平、黄卓、沈艳、吕晓慧、谢绚丽、徐建国、薛兆丰等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员。

薪资待遇:

1、此项目招聘博士后为北京大学全日制在编博士后,享受北京大学博士后工资、人事、福利等相关待遇。详见《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http://postdocs.pku.edu.cn/zcgz/bdzc/28996.htm

2、可申请中心课题,每年获得研究经费支持;

招聘条件:

1、国内外知名高校经济、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获取学位三年以内的博士。

2、有金融大数据和金融政策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申请材料:

1、申请信;

2、课题研究方案(两年);

3、代表性学术成果;

4、博士证书复印件(未毕业者提交相关证明);

5、个人简历;

6、导师推荐信(两封);

7、其他学术证明材料。

截止日期:本招聘不设截止日期,在申请递交后一个月内回复面试通知,提前录取优秀者。请有意申请者尽早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方式:请有意向的申请人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pkuiif@nsd.pku.edu.cn(邮件主题:姓名+申请博士后)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于2015年10月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成立。中心致力于开展对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行业、政策研究,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研究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政策参考。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长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李强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担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明、国发院教授黄卓、沈艳担任中心副主任。中心目前已有24名全职、兼职研究人员。

 

自成立以来,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心的研究品牌包括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系列指数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新金融书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系列指数由中心研究人员独立或联合开发、发布,分别是《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 和《北京大学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指数》。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新金融书系是中心打造的兼具理论、实践、政策价值的权威性品牌,目前已经出版了《互联网金融十二讲》、《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金融科技的中国时代:数字金融12讲》、《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等著作。此外,中心开展了包括: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实践、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转型策略、个体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大数据金融等多项研究课题。中心每年还联合经济学和金融学权威期刊举办学术年会,增进数字金融领域内的学术交流,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与《China Economic Journal》和《经济学(季刊)》合作,2018年将与《金融研究》合作。

 

中心定期举办政策研讨会、北大数字金融讲坛等活动,为学界、商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交流平台。每年11月举办的包括来自“一行三会”监管部门领导、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从业专家共同参加的中心年会,是数字金融领域的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中心还在北京大学开设数字金融讲座课,讲授数字金融的前沿问题。

 

作为重要的智库机构,中心研究人员以大量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在互联网金融与系统性风险、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和支持央行推动G20框架下以数字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等议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多项成果得到了决策层领导的关注和批示。

 

此外,中心还开展了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包括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组织的赴欧美发达或新兴经济体考察当地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路径的年度金融科技考察活动,及与日内瓦研究院和诺丁汉大学等国际机构联合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