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熊伟:用户在数字平台的数据授权行为存在数字隐私悖论

2020-12-06

题记:2020年11月27-28日,“数字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系列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会议特邀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和本德海姆金融中心教授熊伟进行重点发言。本文根据英文演讲内容整理。

感谢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邀请我参加圆桌讨论,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题目是“数字隐私悖论(The Digital Privacy Paradox)”。
今天的主旨演讲和刚才发言的两位圆桌讨论嘉宾,主要聚焦于数字货币、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等话题,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数据。事实上,许多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数据很可能成为继资本和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大生产要素。数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竞争性,某个体对数据的使用不影响其他人对数据的使用,因此,数据使用具有递增的规模效应,这可能使其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与此同时,隐私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法规以规范数据使用。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对隐私保护有什么偏好?例如,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风险厌恶程度,消费者对于共享数据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偏好程度。苏珊·埃塞 (Susan Athey)教授的一项研究提出消费者的行为存在“数字隐私悖论”的假说,即,虽然消费者在调查中声称他们非常在意数据隐私,但与此同时却经常自由地共享私人数据。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和本德海姆金融中心教授熊伟
为了研究是否真的存在数字隐私悖论以及探讨背后的原因,我们与罗汉堂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我们的确发现用户的行为存在数字隐私悖论:在调查中声称非常在意数据隐私的用户实际上更多地与第三方小程序共享个人数据。许多新用户向第三方平台授权其个人数据,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同时也需要其授权更多的个人数据。在此过程中,随着授权的数据越来越多,用户对数据隐私的担忧也在增加。
实际上,每位用户在做是否授权数据共享的决策时都在进行收益成本分析,当用户授权数据能够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用户会选择授权。为了了解这一悖论背后的因素,我们在调查中询问用户授权数据的原因,超过60%的在意数据隐私保护的用户称,虽然有隐私担忧,却仍然选择授权个人数据以获得更多数字化的服务。这表明用户的授权行为背后是理性的成本收益权衡,在意数字隐私保护的用户认为授权数据的成本高,但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总的来说,我们证实了用户在数字平台上的数据授权行为存在数字隐私悖论,更在意数据隐私保护的用户反而更多地与第三方平台共享个人数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对数字化服务有更大的需求的用户更在意数据隐私保护,这表明消费者对数据保护的态度是在使用数字化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许多经济学家预见数据在未来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且数据的非竞争性会产生递增的规模效应,这对宏观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对隐私更在意的用户,恰恰是使用数字应用更活跃度的用户。虽然这些用户对隐私更担忧,但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是愿意通过交换个人数据来获得服务。这彰显了数据分享的价值。所以,如果用户如此在意数据分享的价值,那么对待数据的态度,恐怕不是把数据锁起来,而是鼓励数据的分享和流动,同时必须尽可能地保护好数据隐私和安全。这个理解,对于更好地发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有很大的意义。
原文整理:王雪